一次性使用膀胱沖洗器是專為膀胱沖洗操作設計的一次性醫療器械,核心用途是通過無菌液體持續或間斷沖洗膀胱內部,實現 “清潔膀胱、引流異物、輔助醫治” 三大目標,廣泛應用于泌尿外科臨床場景,尤其適用于術后護理、 感染控制、排尿功能異常等患者,具體用途可按臨床需求分為以下四類:
一、術后護理:預防并發癥,促進傷口愈合
泌尿外科手術后(如膀胱腫瘤切除術、尿道狹窄修復術),膀胱及尿道黏膜可能存在創面,且易殘留血凝塊、組織碎屑,需通過沖洗降低并發癥風險:
1.清除術后殘留異物
手術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血凝塊(若直徑>5mm 易堵塞尿道或尿管)、壞死組織碎屑,會導致排尿困難、尿管堵塞,甚至引發膀胱痙攣(劇烈疼痛)。沖洗器通過無菌生理鹽水的持續流動,將異物隨沖洗液一同引出體外,避免堵塞風險。
2.減少創面感染風險
術后膀胱黏膜創面暴露,易被尿液中細菌污染(尤其留置導尿管時,細菌易沿尿管逆行)。沖洗液可稀釋膀胱內尿液濃度,減少細菌滋生環境;部分情況下醫生會在沖洗液中添加低濃度抗菌藥物(如呋喃西林溶液),直接阻止創面細菌繁殖,降低術后尿路感染(UTI)發生率(臨床數據顯示,術后規范沖洗可使 UTI 風險下降 30%-40%)。
二、輔助醫治:控制感染與改善尿液性狀
針對已發生的膀胱疾病(如膀胱炎、膀胱出血),沖洗器通過 “局部用藥 + 物理清潔” 輔助醫治,緩解癥狀:
1.醫治急性膀胱炎 / 出血性膀胱炎
對于細菌感染性膀胱炎,若口服 / 靜脈抗生素效果不佳,可通過沖洗器將抗菌藥物(如慶大霉素稀釋液)直接注入膀胱,使藥物在膀胱內停留 20-30 分鐘(“膀胱內給藥”),提升膀胱黏膜局部藥物濃度,增強抗菌效果;
對于出血性膀胱炎(如化療后并發癥、外傷導致),沖洗液可選用 3% 硼酸溶液或 0.02% 氨甲環酸溶液,前者收斂止血、減輕黏膜充血,后者直接阻止凝血酶活性,減少膀胱內出血(沖洗至尿液顏色由鮮紅轉為淡粉或清澈)。
2.改善膀胱內環境,緩解癥狀
某些疾病(如膀胱結石碎石術后殘留粉末、膀胱過度活動癥)會導致膀胱黏膜受傷害,出現尿頻、尿急、尿痛。沖洗器可通過生理鹽水沖洗,帶走如結石粉末、炎性分泌物,同時稀釋膀胱內高濃度尿液,緩解不適癥狀。
三、維持排尿功能:保障留置尿管患者的尿液引流
長期留置導尿管的患者(如癱瘓、術后臥床、尿失禁患者),膀胱無法自主排空,易出現尿管堵塞、尿液反流(引發腎積水),沖洗器是維持引流通暢的關鍵工具:
1.預防尿管堵塞,保障尿液引流
留置尿管(尤其是硅膠材質)使用超過 72 小時后,尿液中的鈣鹽、尿酸鹽易在尿管內壁形成 “尿垢”(若不清理會逐漸增厚,縮小管腔),導致尿液引流速度減慢(正常引流速度約 10-15ml/min,堵塞后可能降至 5ml/min 以下)。通過沖洗器定期(通常每 24 小時 1 次)沖洗,可沖掉尿管內壁附著的尿垢,保持管腔通暢,避免尿液反流至腎臟(反流可能導致腎盂腎炎、腎損傷)。
2.維持膀胱生理容積,減少萎縮風險
長期留置尿管患者的膀胱長期處于空虛狀態,易出現膀胱肌肉萎縮(“失用性萎縮”)。部分情況下,醫生會通過沖洗器 “間斷性沖洗 + 充盈膀胱”(每次注入 200-300ml 沖洗液后停留 10 分鐘再引出),模擬正常膀胱的充盈 - 排空過程,鍛煉膀胱逼尿肌功能,為后續拔除尿管、恢復自主排尿做準備。
四、特殊檢查前準備:清潔膀胱,提升檢查正確性
部分泌尿外科檢查(如膀胱鏡檢查、膀胱造影)需在 “清潔膀胱環境” 下進行,避免異物干擾檢查結果:
1.膀胱鏡檢查前沖洗
膀胱鏡檢查需醫生通過內鏡直接觀察膀胱黏膜(排查腫瘤、息肉、炎癥),若膀胱內殘留尿液、分泌物,會影響視野清晰度(如分泌物遮擋黏膜細節)。檢查前 30 分鐘,用沖洗器將無菌生理鹽水注入膀胱并反復沖洗 2-3 次,直至引出液完全清澈,確保檢查時能清晰識別黏膜病變(如早期膀胱腫瘤直徑<1mm,需無雜質視野才能正確發現)。
2.膀胱造影前準備
膀胱造影(通過注入造影劑顯影,排查膀胱畸形、瘺管)需膀胱內無固體雜質(如結石碎屑、血凝塊),否則雜質會與造影劑混合形成 “偽影”,誤導診斷(如偽影可能被誤判為膀胱結石)。沖洗器可提前清除膀胱內雜質,保證造影圖像質量。